
如何理解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?
來源:共產黨員網
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:“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。物質富足、精神富有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要求。物質貧困不是社會主義,精神貧乏也不是社會主義。”對此,要深入理解和把握。
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,是人類認識世界、改造世界全部成果的總括和結晶。改革開放之初,我們黨創造性地確定了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“兩手抓、兩手都要硬”的戰略方針。中國式現代化的目標是促進物的全面豐富和人的全面發展。我們在推進現代化建設中,不僅強調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、促進經濟持續快速增長,而且認為精神文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題中應有之義。那種離開精神文明進步的單一物質文明發展,不是真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,不符合社會全面進步的要求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,當高樓大廈在我國大地上遍地林立時,中華民族精神的大廈也應該巍然聳立。中國式現代化與西方那種以資本為中心、兩極分化、物質主義膨脹、對外擴張掠奪的現代化有著本質區別。
面對新形勢新任務,習近平總書記指出,要以辯證的、全面的、平衡的觀點正確處理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關系,只有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都搞好,國家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強,全國各族人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,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才能順利向前推進。我們在推進現代化建設過程中,必須把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重大原則要求貫穿始終。
到本世紀中葉,我國將成為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領先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。這對物質文明建設提出了更高目標,我們必須不斷厚植現代化的物質基礎,牢牢扭住高質量發展這一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,完整、準確、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,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,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,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,推進新型工業化,全面推進鄉村振興,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、區域重大戰略、主體功能區戰略、新型城鎮化戰略,堅持教育優先發展、科技自立自強、人才引領驅動,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,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,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,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。
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社會主義社會的重要特征,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和重要保證,決定著我們建設什么樣的國家和社會、培育什么樣的公民。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,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思想的引領、文化的滋養、精神的支撐。我們必須更加堅定、更加自覺地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,推進文化自信自強,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,傳承中華文明,更好構筑中國精神、中國價值、中國力量。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、教育人民,進一步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,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。廣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,加強愛國主義、集體主義、社會主義教育,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,在全社會形成與社會主義現代化相適應的理想信念、道德觀念、精神風貌。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,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,推出更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,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,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、創新性發展。堅守中華文化立場,深化文明交流互鑒,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。
掃二維碼用手機看
0631-5196000 0631-5966999
地 址:山東省威海市古寨西路158號 電 話:0631-5196000 傳 真:0631-5196111 網 址:www.ithacasupyoga.com
版權所有:威海熱電集團有限公司 魯ICP16049773號-3 網站建設:中企動力 威海
